最後更新日期: 2023-03-06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多次推薦的投資方式為「指數化投資」,也就是投資 ETF,因為他認為大部分基金經理人長期投資下來的投資績效都無法打敗大盤。
2006年,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提出一項挑戰,並以100萬美元做為賭注,挑戰者能夠挑選最多10檔避險基金的投資組合,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進行績效比拚。
避險基金經理人賽德斯(Ted Seides)接受了挑戰,並挑擇了5檔基金參與挑戰。不過這場賭注於2017年底正式落幕,結果由巴菲特選擇的指數型基金投資績效大獲全勝。
對於多數投資人來說,選擇個股是多數人的痛點,即便看好某檔個股的前景,也容易因為錯誤的進場時機造成虧損的結果,因此投資 ETF 能達到省時又省力的結果。
問題來了,ETF 該怎麼挑才是體質好、報酬率高?想要靠 ETF 賺取長期回酬,這4大原則你不得不懂!
ETF是什麼?
ETF全名為 Exchange Traded Funds,又稱指數股票型基金,看到名稱會讓人誤以為 ETF 是一種「基金」,不過與傳統基金不同的是,ETF 能夠直接在交易市場上進行買賣,多了許多便利性。
ETF 的性質介於「基金」與「股票」之間,採取與基金一樣的管理模式,集結投資人的資金分散買入不同的投資標的,同時 ETF 的交易方式與時間與股票一樣。
「一次購買一籃子的標的」是 ETF 的特色之一,舉例來說在台灣最著名的一檔 ETF 就是元大台灣50(證券代號:0050),是一檔包含了臺灣上市股票市值前五十大的公司的 ETF。
所以投資人買進台灣50 ETF,等於同時投資了台積電、聯發科、鴻海、聯電、大立光、中華電及國泰金等50家公司。

而全球第一檔 ETF 於1993年在美國上市的 SPDR S&P 500 ETF(代碼:SPY),主要追蹤S&P500指數,成分股總數大約500檔左右,包含 Apple、Microsoft、Amazon、Facebook、Google、NVIDIA、Tesla等知名企業。

ETF的7大特色
1.分散投資風險
相較於投資股票,ETF 具有分散投資的效果,由一籃子投資標的所組合,比起重壓少數個股,ETF 能夠有效分散投資風險。
2.交易方便
ETF 與股票的交易方式一樣,只要有證券帳戶,就能在交易期間透過下單軟體或證券營業員進行委託買賣。
3.被動式管理
ETF 採取被動式管理,透過追蹤指數並依指數成份股調整投資組合,使走勢能貼近對應指數的走勢,減少人為主觀判斷的影響。
4.投資組合透明度高
投資人能夠透過發行機構隨時掌握 ETF 產品的投資組合、各標的占有比例,清楚知道自己所投資的 ETF 資訊。
5.商品多樣化
ETF 商品多樣化,如追蹤市場指數的指數型 ETF、債券型ETF、商品型ETF(如原油、黃金、貴金屬及黃豆等)、槓桿型ETF、反向型ETF。
6.交易成本較低
在證券交易稅方面,一般股票在賣出時需要負擔0.3%的證交稅,而 ETF 只需要負擔0.1%,因此交易成本比股票來的有優勢。
7.避免選股風險
對多數人來說,選股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但投資 ETF 較能避開選錯股的風險,也不用花多餘的時間去研究個股財報。
篩選ETF的4個原則
原則1:設定投資目標
每個人適合的投資策略及投資商品因人而異,因此在投資之前必須先確認自己所追求的投資目標是什麼,以及自己的個性適合怎麼樣的投資?
能夠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追求較高報酬的投資人,可以選擇投資指數型 ETF、科技型 ETF;若是追求風險較小較穩定的投資人,則可以選擇高股息 ETF、固定收益型 ETF。
原則2:挑選流動性佳的ETF
近年 ETF 投資商品越來越多,但有些 ETF 每日的成交量卻低於100張(即100,000股),甚至少於10張(即10,000股)。若成交量太低就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像是買、賣價格出現較大落差或是不易脫手等問題。
原則3:挑選規模較大的ETF
ETF 也是有可能面臨下市的風險,一旦規模太小就有被清算下市的風險。若股票 ETF 在最近30個營業日平均規模低於1億元台幣(債券 ETF 規模低於2億元台幣),就有可能面臨下市。因此在挑選 ETF 時,須留意 ETF 的規模是否過低。
原則4:挑選總管理費用較低的ETF
總管理費用包括 ETF 的管理費、手續費、交易稅及經理費等費用,而這些費用是影響 ETF 追蹤誤差的重要原因。
追蹤指數型的 ETF 理論上是完全複製該指數的漲跌幅,當指數上漲2%,該ETF應該也要漲2%。但實務上,ETF 為建立與指數相同的投資組合,就會產生出額外的費用,因此會促使ETF 與指數之間的報酬產生差異,即「追蹤誤差」。
所以在挑選 ETF 時,盡量挑選管理費用較低的 ETF,避免投資績效與追蹤指數差異過大。
另外得留意 ETF 折溢價,也就是 ETF 的淨值(NAV)和市價(Market Price)之間的差異。一般上 ETF 的市價不等於淨值,兩者之間的誤差就會產生折價與溢價。
通常在折價(市值小於淨值)時買進,溢價(市值大於淨值)時賣出能夠賺取價差,實際上 ETF 市值和淨值的差異不會太大,因此投資者應該以挑選體質優良的 ETF 為主。
該怎麼買賣台股/美股ETF?
如何買賣台股ETF
由於 ETF 具有像股票一樣能夠直接在交易市場上進行買賣的性質,因此在每一個交易日都可以直接透過券商下單軟體,或聯繫證券營業員委託交易。換句話說,想要買賣台股 ETF,只需要在證券商完成開戶後即可進行交易。
如何買賣美股ETF
如果想要投資海外 ETF,例如美國上市的 S&P 500 ETF(SPY),買賣的方式有2種。
第一種方式是透過台灣國內券商,以「複委託」的方式買賣海外有價證券,投資人只要有開立複委託帳戶即可進行委託,不過這種方式需要負擔較高的手續費用。
第二種方式是直接開設海外證券交易帳戶,即可直接進行買賣。只要透過以下平台完成線上開戶,便可進行交易,介面為中文介面,所以不用擔心看不懂英文的問題。
台灣人常用的證券商包括
ETF投資策略
投資需要透過長時間的累積及持續不斷的堅持,才能看見美好的結果。所以想投資 ETF 可以透過以下2種方式:
定期定額
定期動額投資指的是在特定的時間投入固定的金額進行買進,例如在每月的5號買進某檔 ETF 共5,000元。這種方式不用考慮價格位置,而是透過長時間的累積,攤平投資的的成本。
只要趨勢發展正確處於持續成長的狀態,長期下來投資的平均成本會落在相對低檔的位置。
定期不定額
定期不定額投資指的是在特定的時間進行買進投資標的,但投資金額根據當時股價位階高低進行增加或減少。
當股價越高則降低投入的資金,若股價越低擇提高投入的金額。
定期不定額的投資報酬有較大的機率能優於定期定額的投資報酬。不過,這種投資方式考驗投資人的紀律性。因為面對股價的波動,多數投資人會產生貪婪與恐懼的心理,在股價大跌就容易中斷投資計畫。

總結
相較於投資個股來說,ETF 是一種適合多數人的投資工具,除了具有分散投資風險、交易方便及較低的交易成本等優勢外,投資 ETF 能夠避免選擇個股的困擾。
投資 ETF 較簡單的投資方式是透過定期定額進行投資,透過長時間的累積以及堅定的投資紀律,相信能為多數投資人創造一份工作以外的收入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轉載自《Spark Spark Finance》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及之個股僅作說明並提供讀者參考,並不具任何操作建議之意圖,請讀者應審慎考量投資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幾乎每天上下班開車都是聽股癌的Podcast!
股癌一直強調,大多數的投資人在主動選股,長期來看都很難打得贏大盤。
很推薦如果要進場的新人,可以先把大部分部位放在ETF。
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因為我自己就是一開始進股市就在那邊瘋狂進出,後來繳了一些學費,之後才慢慢的分批進場ETF,留非常小的部位在選看得懂的標的。
這樣之後,睡覺睡得好,吃飯也吃得很香。
超級推薦新手進場,應該也要從大盤開始試試看~
很棒耶,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正想找報酬率落在10%左右的投資品,感謝版主的分享。
ETF真的是相對比較風險較低的投資工具 對於新手的我來說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入門選擇 非常感謝版主分享 很棒的推薦 大推
謝謝你的推薦😀
ETF真的是方便和分散風險的商品,不過我超級喜歡從ETF裡面找股票研究哈哈哈
感謝版主分享,這邊可否借我分享
歡迎分享😁
我也滿喜歡定期定額投資 ETF ,因為相較單押個股,ETF 可以分散風險以及帶來穩定的報酬率,只要專注在本業,認真工作提高投入的本金即可!
對於小資族來說,真的是很棒的累積資產方式! 我也正在努力累積中~
加油加油😁
ETF真的是提供了一般投資者一個非常好的標的物,對於不想把錢放在銀行等通膨的人來說,真是一個相當值得參考的工具。
沒錯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