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3-03-17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某股票的壓力在某個價位,而在某個價位有支撐,只要能突破壓力就會開啟另一波漲勢,但如果跌破支撐就要小心出現一波跌勢。
在K線圖上,股價的行進方向只有3種:上漲、下跌及盤整,而一檔上漲的股票並不會一路上漲,過程中通常都會伴隨著一段休息整理的階段,整理過後只要趨勢沒有被破壞,就會沿著原來的趨勢繼續前進。
在盤整階段會發現,當股價上漲到某個價位就是無法突破,或是跌到某個價位就會停止下跌,代表上方有壓力、下方有支撐,使得股價在某個區間內上下移動。
那麼在K線圖上我們要怎麼判斷股價的支撐與壓力呢?學會看懂支撐、壓力能有什麼好處呢?以及還有什麼能夠用來判斷支撐、壓力的指標呢?
本篇我將向你分享5種在技術分析上經常被使用來作為支撐、壓力的判斷指標,對於你在計畫停損或停利的策略上應該會很有幫助。
什麼是支撐、壓力?
支撐與壓力在K線圖上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不管是在上漲、下跌及盤整過程中,都能觀察到支撐、壓力的存在。
在上漲過程中,股價走了一段後會開始出現整理休息的盤勢,你會發現股價就是無法突破某個價位,一到某價位股價就會拉回,代表上方有一股壓力存在。
經過整理過後只要能夠突破壓力,就能維持原來上漲的趨勢,但是整理後出現跌破支撐的現象時,代表趨勢已經出現改變,可能就會面臨一波下跌的走勢。
而在股價下跌時,跌到某個價位就不會再繼續下跌,隨之出現的是股價回升走勢,代表下方有一股支撐的力量。
經過整理過後如果能夠突破壓力,就意味著趨勢出現改變,股價反彈上漲的機率大增;反之,如果又跌破支撐,代表跌勢尚未結束。

5個判斷支撐與壓力的方式
在技術分析上判斷股價的支撐、壓力方式有許多種,以下這5種都是經常被使用來判斷的指標:
判斷方式1、技術型態
在盤整過程中最常見的型態就是「箱型」,如同股價在一個箱子中上下移動,一段時間內跑不出箱子之外,因此箱型的上緣位置就如同一股壓力,使股價每次碰到就下跌,而箱子下緣的位置就可視為支撐。
必須等到有天股價突破箱子上緣,或跌破箱子下緣,代表有明確的趨勢方向出現。
若手上有多單,在股價出現「帶量突破」箱子時代表要進入下一波漲勢,可以續抱多單甚至加碼。
但是如果手上有多單,當股價在整理過後卻跌破箱子下緣,此時就應該先減碼或離場,因為股價可能出現一波回檔修正。

其他常見到的技術型態,如W底、頭肩底、M頭、頭肩頂、…等,「頸線」的部分也被視為是支撐或壓力的位置,只要能夠突破或跌破就意味著趨勢出現變化。

判斷方式2、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 MA)簡稱均線,指的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每一天的收盤價加總起來的平均值。
在技術分析上,「均線」是一種常用來判斷趨勢轉強或轉弱的技術指標,當均線排列在K線下方,可以用來觀察支撐位置;反之,當均線排列在K線上方,那麼均線會具有一定的壓力作用。

舉例來說,一檔股票處於「多頭趨勢」時,均線會呈現由上到下分別為短週期均線至長週期均線依序排列,K線下方的均線會形成有力的支撐效果。
當股價回檔至5MA時,會測試5MA支撐,如果支撐有效,股價就會重回原本的漲勢繼續沿著5MA上漲。
但如果股價跌破5MA,代表趨勢稍稍轉弱,股價會往10MA下探尋找支撐,此時就可以觀察10MA是否具有支撐作用,如果也被跌破,股價就會再往20MA、60MA尋找支撐。
而在「空頭趨勢」時,下彎的均線會替股價的發展帶來負面的效果,當股價反彈至均線時,容易出現賣壓,使股價繼續下跌。
因此在空頭趨勢下,K線上方的均線就是壓力的觀察位置,要扭轉空方趨勢,股價就必須一層一層站上。
判斷方式3、跳空缺口
連續兩個交易日中相鄰的兩根K棒,中間有一段價格區間是沒有任何交易發生,且呈現不連續的空間現象,就稱為跳空缺口。

一般來說,跳空缺口的形成經常是出現在重大利多或利空消息出現時,或者財報優於預期或不如預期的時候,是一種主力強力做多拉抬股價或不計代價出貨的訊號。
跳空缺口出現的意義比長紅K或長黑K更重大,力道也更為強烈,因此缺口的出現也是一種支撐、壓力的觀察位置。
請你思考一下,既然出現「向上跳空缺口」,代表有人強力作多直接把股價往上拉抬為的是什麼,是不是背後有什麼利多消息出現?還是他們已經率先得到某些散戶們不知道的好消息?
因此這個缺口的下緣位置,就具有支撐的意義,只要缺口沒有被回補,那麼趨勢就尚未改變。
反之,當出現「向下跳空缺口」時,缺口的上緣就可被視為是一道壓力,想改變趨勢就必須填補缺口。

不過,並非每一個位置出現缺口都代表趨勢出現,如果你對跳空缺口還不熟悉,或不知道什麼是回補缺口,歡迎點擊以下連結閱讀文章。
判斷方式4、大量K棒
在盤整過後出現帶量長紅突破K棒、波段高檔區出現大量K棒,或是跌勢末端出現大量K棒,這些K棒都具有觀察的意義。
所謂的「大量K棒」或「關鍵K棒」是由市場上的集體共識所形成,若是在盤整過後第1根突破盤整區的大量K棒,那是由主力發動攻勢的一個關鍵起漲訊號,因此通常會以這根K棒的高與低點作為續抱或出場的判斷依據。
高點視為壓力,低點視為支撐,只要能過高點,股價就會續漲;反之,要是跌破低點,股價就回檔修正。

同理,在波段高檔區如果出現大量K棒,就必須小心是否有人在出貨了,不過判斷方法如同上述所說,藉由那根K棒的高、低點做判斷。
只要能再過高點,代表籌碼換手成功,漲勢維持,股價還有機會續漲;反之,如果跌破低點,表示籌碼換手失敗,趨勢轉弱,多單可以減碼甚至出場。
而在跌勢末端,若出現帶量K棒,則可以留意,是不是有人開始進貨了,只要後續股價不要再跌破這根大量K棒的低點,代表趨勢可能有改變的跡象。
判斷方式5、趨勢線
趨勢指的就是一再重複做的事,在市場上股價的走勢傾向於原本行進的方向,也就是說正在上漲的股票,就會繼續的上漲;正在下跌的股票,就會繼續下跌,除非受到外力(買盤或賣壓)的影響而改變。
而趨勢線的形成,是由在K線圖上每一波高點與另一波高點連線,或每一波低點與另一波低點連線,所形成的一條線,主要可以分為「上升趨勢線」與「下降趨勢線」。

在多頭時期股價走勢向上發展,通常會沿著上升趨勢線前進,因此上升趨勢線可以視為是一條支撐線,只要股價沒跌破趨勢線,代表趨勢尚未改變。
在空頭時期股價走勢向下發展,通常會沿著下降趨勢線前進,因此下降趨勢線可以視為是一條壓力線,只有當股價突破站上這條趨勢線之上,才有改變趨勢的可能。
結論
支撐壓力能夠用來觀察一檔股票發展趨勢是否出現變化,也能夠用來協助投資人擬訂停損或停利策略上,這麼多種判斷方式,沒有哪一種方式是最好用、勝率最高的,只要學會之後並靈活運用,我相信對於你在操作上會有更多的想法,知道哪裡該減碼或出場,哪裡可以繼續抱股或加碼。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及之個股僅作說明並提供讀者參考,並不具任何操作建議之意圖,請讀者應審慎考量投資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版主講解的好詳細QQ,讓我這個新手一下就通了XD
很高興對你有幫助😁
股票真的是博大精深!
謝謝版主的分享!
😎
這個說明也太詳細了吧 很適合我們這種新手韭菜 哈哈 非常感謝版主無私分享 期待之後更多文章
希望有幫助到你😊